"抄一句,让他难受一整晚"
【漫画】寄“生”菌,来论|保护夜空不受光污染影响
本月更新8574  文章总数253  总浏览量9056008

第99期 - 偷懒爱好者周刊 24/09/11

17版国际 - 深化服务贸易合作 增进各国人民福祉

#47 设计系统究竟应该由谁来负责,郑栅洁:继续发行超长特别国债 优化投向 加力支持“两重”建设

守则校务公开防震减灾章程制度职责考勤目标管理档案突发事件规定人员职责预案应急

美文示范

强基层建机制,让百姓看病更便利(民生观)

利奥国际app

新京报讯(记者慕宏举)10月9日,“礼赞新时代 翰墨颂祖国”2024年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第十一届“影像北京”全市美术书法摄影展在北京一得阁艺术中心开幕。新京报记者获悉,本次展览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门联合主办,北京市各区文化馆、北京一得阁书画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本次大赛以“礼赞新时代·翰墨颂祖国”为主题,自2024年3月开启报名以来,受到首都广大书画、摄影爱好者的持续关注,共征集近万幅美术、书法、摄影作品,作品数量和艺术水准再创历史新高。经过严格初评、专家复评和终评三个阶段,最终遴选出优秀作品175幅,其中美术类作品53幅、书法类作品62幅、摄影类作品60幅。展览特设两个专题展览区域:“聚焦北京美丽乡村作品”和“少儿作品”专区。同时,本次展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新技术将展览“搬”上云端,观众扫描二维码即可欣赏到优秀作品,进一步拓宽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主题突出利奥国际app,地域特色浓厚。有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主旋律正能量作品,也有反映新时代各行各业劳动者幸福小康生活的社会题材作品,还有展现新时代发展成果及京郊秀美风光的北京题材作品。同时,展览艺术门类多样,创作语言丰富,征集作品数量、质量为历年之最。有展现水墨丹青的国画、色彩斑斓的油画,更有苍劲有力的书法、虚实结合的影像表达等。此外,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美育赋能乡村振兴,展现北京新时期农业、农村新面貌,特邀请书法家进行“三农”题材作品专题创作利奥国际app,并进行专题板块展示。据悉,“影像北京”系列活动开展11年来,已成为首都北京规模最大、艺术水准最高的群众性美术、书法、摄影赛事展览活动,评选数万幅书画影作品,涉及全国近30个省市,为群众美术、书法、摄影艺术的传播与发展利奥国际app,为搭建群众艺术交流展示平台、为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形式与内容注入力量。大赛的举办不仅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蓬勃生机,还激发了人民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心和归属感。参赛作品涵盖了历史遗迹、现代建筑、自然风光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这些作品不仅是对文化的记录和传承,更是对文化自信的一种生动诠释。编辑 刘倩 校对 杨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红十字事业取得显著成绩。从修订红十字会法,对红十字会内部治理结构作出新规定,明确要求各级红十字会设立监事会,有力促进红十字会综合性监督体系的形成;到加强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数字红会”,推动全国红十字系统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公开透明,提升公信力……中国红十字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救援行动中挺膺担当,在应急救护、造血干细胞捐献和无偿献血等工作中展现作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并力所能及地开展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工作,在加强全球治理、人道主义问题治理等方面持续发挥了重要作用。

扶危济困、关爱互助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崇高使命。新征程上,中国红十字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正确政治方向。要聚焦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加强公信力建设,提高人道服务能力,让每一份爱心善意都及时得到落实。要强化应急救援、应急救护、人道救助,献血液、献造血干细胞、献人体器官组织“三救三献”本职工作,持续提升业务能力,协助党和政府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要增强责任意识,继续深入推进红十字会改革,增强服务意识,锤炼过硬作风。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和支持国际人道主义事业。

红十字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旗帜。广大红十字工作者、会员、志愿者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秉持“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利奥国际app,矢志奋斗、笃定前行,扶危济困、义行天下,奋力开创中国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和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利奥国际app

大家没记错,早在2020年6月23日,随着北斗第55颗卫星发射,北斗三号系统的组网即已完成。后来发射的第56颗到第58颗,以及最新发射的第59颗、第60颗卫星,实际上都是这一系统的备份星。它们虽名为备份星,但实为主力军。这5颗卫星各有重任,或负责提升硬件能力,或负责扩展系统服务,或在支撑系统稳定运行和规模应用的同时,为下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技术升级进行相关试验。

北斗是我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以古人用于判断方向的著名星官“北斗”命名。在北斗建成之前,世界上已经存在3个卫星导航系统: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和欧盟的伽利略系统(Galileo)。其中以GPS最为知名,许多人使用这个词的时候,甚至意识不到它其实是某个国家搭建的导航系统,而是直接把它当作卫星定位导航通用技术的代称。

导航卫星也是这样定位的,它们不停地发出“本星经纬度和高度若干,现在时间是几点几分几秒几毫秒几微秒几纳秒”的广播,你的手机接到A星的信号是几点几分几秒10毫秒利奥国际app,而自己的时钟显示为几点几分几秒80毫秒。这就说明A星发出的信号走了70毫秒才到达你所在之处,那么用70毫秒乘以光速(299792458米/秒),就能得知“经纬度和高度若干的A星”距你约有20985472米。

第一类是静止轨道(GEO)卫星。它们运行在赤道上方35786公里的高处,随着地球的自转周期同步公转,从地面的角度看来,它们就像是悬停在天上一样。GEO卫星单星信号覆盖范围很广,一般来说,3颗GEO卫星就可实现对全球除南北极之外绝大多数区域的信号覆盖。在经费紧张、技术尚需验证、不向全球提供服务的试验开发早期(2000年至2007年),北斗系统就是从这类卫星起步的。

第二类是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它们的公转周期也和地球自转周期一样,但与赤道有个夹角。若从北半球地面来看,它们每天在空中画一个巨大的“8”,南边一圈部分没入南方地平线以下。由于我国地处北半球,GEO卫星在赤道平面上运行,高山或建筑物北侧的用户很难看到,而IGSO卫星在空中南北摆动,可做有效弥补。

从工作原理可知,精准的时间是导航卫星的灵魂。北斗卫星使用星载铷原子钟和星载氢原子钟,通过将原子辐射电磁波作为节拍器计时,精度可以达到每天0.5纳秒。可以这么理解,若是运行550万年,误差只有1秒!当然,对于定位功能为主的导航系统,不能这么简单地理解时间精度,而是要把它乘以光速,再换算成距离精度,答案是每天误差15厘米。虽然不像“550万年仅差1秒”那么震撼,但只要和地面站定期校正,执行导航任务绰绰有余。

怎么理解这个现象呢?简单来说,就是卫星越低、速度越快、重力越强,狭义相对论效应就越明显,反之则广义相对论效应越明显。因此,最终该快该慢或快慢多少,均由卫星的高度决定。在中高地球轨道上,卫星的星载时钟每天快37微秒,而在静止轨道或倾斜地球同步轨道上,每天快47微秒。所以,卫星的时间系统要根据轨道高度修正误差,还要与地面定期“对表”,才能确保导航系统的精确运行。

北斗的增强系统分为星基与地基两部分。星基增强系统通过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搭载卫星导航增强信号转发器,向用户播发星历误差、卫星钟差、电离层延迟等多种修正信息,实现对原有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的改进。地基增强系统则通过地面基准站网,利用卫星、移动通信、数字广播等播发手段,在服务区域内提供米级、分米级直至厘米级实时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

北斗短报文把卫星导航系统用出了通信系统的功能。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常规的地面通信设备全毁,首批进入震中灾区的救援部队正是利用北斗短报文,向外界传递了第一手灾情信息。另外,渔业部门也能通过北斗短报文,及时向特定区域的渔船定点推送船只位置和防撞安全信息利奥国际app,当渔民在茫茫大海上遇险时,同样可以通过北斗短报文呼救。

2023年11月,包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准和建议措施的《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0最新修订版正式生效。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正式加入国际民航组织(ICAO)标准,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这一进展验证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球服务能力,对于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和交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更有利于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民航领域的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应用。

自北斗系统提供服务以来,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授时、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今,基于北斗系统的导航服务被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制造、位置服务等厂商采用,广泛进入中国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长风日前透露,我国将加快推动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发展,加大对不依赖卫星的多种定位导航授时手段的技术攻关,“在2035年前,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

最近发射的第59颗、第60颗北斗三号卫星已升级星载原子钟配置,并搭载了能建“聊天群”的新型星间链路终端,科学家将利用这些新设备进一步提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可靠性及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等服务性能。同时,这两颗卫星将在确保导航系统精稳运行的基础上,开展下一代北斗系统新技术的试验试用。(作者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